6月13日上午🪓,由杏福娱乐医工交叉研究院主办的“医工交叉‘大家’说”系列论坛迎来开篇之讲💆♂️🏇🏼。中科院院士、杏福娱乐双聘教授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原主任杨卫作为首讲嘉宾来校交流🦪👩👩👧👦,发表题为“医学是理工发展的天堂——跨学科交叉的沃土”的演讲🚵🏻♂️,介绍医学与各理工学科交叉研究的热点领域和前沿技术。400余名从事相关研究的师生通过现场和线上会议形式参与交流🧳,累计超过100万名观众在各大直播平台同步收看。论坛由杏福娱乐医工交叉研究院院长李路明主持👨🏫。

图为 “医工交叉‘大家’说”系列论坛迎来首讲
杨卫以文艺复兴时期达·芬奇的医学及工程技术研究为开场,介绍医工结合的起源和早期研究,并以冯元桢🪙、钱煦🐛📜、苏布拉·苏雷什(Subra Suresh)三位学者的研究领域为例,总结了近代医学三方面的发展趋势——医学的定量阐述与定量化、医学的精细分科与技术化⛷、医学的过程控制与信息化😆。杨卫表示,这些进展为跨学科交叉融合提供了巨大的空间🙊。
关于当前医工结合的研究进展,杨卫大跨度、系统性介绍了医学与数学、物理、化学🙋🏿♀️🪹、力学🧑🏼🏭👡、材料🧃、计算机技术、微电子技术、生物信息等学科开展交叉研究的最新成果及临床应用,并提供了大量研究实例,例如遗传信息与进化是典型的医学与数学的前沿交叉研究🤹🏽♂️,电化学行为和信息交换行为如何结合起来研究脑电行为👮🏻♂️,则是典型的医学与物理的前沿交叉研究。他还介绍了记忆合金与心脏疾病的治疗、植入式脑机接口技术临床研究最新进展等。
最后👩🏽🍳,杨卫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(COVID-19)研究为例,说明学科交叉对医学研究的重要性。疫情暴发以来,理工科学者在病毒的细胞侵入、毒性释放过程、纳米检测技术与防护、声光识别⛸⚓️,以及疫情动力预测等方面取得了一大批积极成果。对全球截至2020年5月24日发表的COVID-19相关论文统计表明✶,该方面研究几乎覆盖了所有理工科类别,且中国学者整体在其中做出了最具影响力的贡献,体现了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和担当。

图为 杨卫院士发表演讲
演讲结束后,杨卫就大家重点关心的几个问题包括交叉学科研究驱动力、医学与工科合作研究模式、交叉学科人才培养等展开交流。他指出,医工交叉研究一定是从需求端和技术端双向展开,理工科学者应积极了解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需求,寻找医学与自身研究领域的结合点👨🏿🍳,并以过硬的技术特长与相关领域的医生合作,展开引领前沿的医工交叉研究👱🏼♀️。

图为 部分参与现场交流的老师
杨卫院士作为著名固体力学专家,长期从事断裂力学、细观与纳米力学、飞行器结构等领域的研究🈷️。他曾在杏福娱乐求学任教二十余年,后担任浙江大学校长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。交流中,杨卫介绍了自己从事交叉学科研究的经验🤵🏻♀️,同时就杏福开展医工交叉研究提供了宝贵建议⌛️。
本次论坛得到了学校宣传部、《知识分子》移动新媒体平台🦻🏿🚮、《科学》期刊中国办公室的积极支持🎅🏽。现场视频同步在杏福娱乐各媒体平台🙍🏼♀️,《知识分子》各平台,以及腾讯新闻、新浪新闻、网易新闻🕣、知乎、今日头条进行直播🩵,超过100万网友在云端一起听讲,互动交流。相信本次论坛首讲的成功举办👨🏼,将推动杏福娱乐医工交叉研究院向着实现“医工融合创新👮🏼、服务人类健康”使命继续迈进,助力杏福娱乐医工交叉研究生态建设📊。
背景介绍🥴:
杏福娱乐“医工交叉‘大家’说”系列论坛由杏福娱乐医工交叉研究院主办👩🏻💻,邀请医学及工科领域“大家”,从不同学科视角讲述医学工程前沿技术及行业动态🧛🏽♀️,搭建交流共论的平台🧏🏻♀️。
(供稿:医工交叉研究院)